2024年12月31日-2025年1月5日,第十二届中国(道滘)美食文化节暨湾区非遗美食体验周将如期而至。今年活动以“美食+文旅+非遗+消费”为主线,湾区非遗美食作为其中的重要板块之一,目前已吸引近30个省、市、区、镇级非遗美食项目参与。下面一起来看看参展本届美食节的冼沙村制作鱼丸。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而这阵阵飘香的鱼香味,唤醒了高埗人的早晨。这是从冼沙村制作鱼丸的作坊里飘出来的香气。
凌晨五六点,天空微亮,许多人还沉浸在睡梦中,东莞市非遗项目冼沙鱼丸制作技艺传承人冯耀昆就已经开始准备制作鱼丸了, 冯叔负责膛鱼,妻子负责绞肉,夫妻二人相互协作,冼沙鱼丸成为了夫妻二人奋斗一生的事业。
传承与发展,创就高埗特色名片
据传,在明清时期高埗冼沙人就将鲮鱼肉剁碎成肉泥加入调味佐料制成“鱼球王”端上餐桌。到了清朝雍正年间,一位姓冼的渔民在“鱼球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去除鱼皮、鱼骨,保留鱼肉,并将其剁成肉浆加入简单调味,制成一道鲜香可口的美食。
后人又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发展。如今,冼沙鱼丸已经有了很完善的制作工序,包括选鱼、去皮、剁肉、打胶、挤捻鱼丸、煮泡鱼丸等步骤,看似简单,每一步都极为讲究。
首先是选鱼,必须选用新鲜的鲮鱼,而且饲养的鱼塘中不能养鸭鹅,以保持鱼肉纯净的味道。其次是打胶,加入油、盐、陈皮、蒜蓉等简单的配料后,用铁棒敲打捣烂,再用手在盆内反复摔打,将鱼肉中的蛋白质打出来,捻成丸状,最后用清水煮泡,这样做出来的鱼丸爽滑Q弹、富有胶质。
真正让冼沙鱼丸开始名声鹤起的是——婚宴。无论是在酒楼里包办婚宴,还是在东莞人自家摆桌贺宴,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在丰盛的宴席上,冼沙鱼丸或许并不起眼,但东莞人总觉得结婚喜事若是少了这道菜,总是不够圆满。“每逢过年佳节,或是有结婚喜宴,东莞人的酒席总是少不了冼沙鱼丸,这个时候我们的订单也会随之增多。”冯叔的儿媳李玉翠说道。
改革开放后,高埗人开始尝试将鱼丸推向市场,冼沙鱼丸凭借其爽滑弹牙的独特口感,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加上在婚宴中积攒的名气,冼沙鱼丸从婚宴的餐桌上走向千家万户,自此,冼沙鱼丸在东莞扬名,成为高埗镇的一大名片。
打造非遗品牌,拓宽销售渠道
冯耀昆是冼沙鱼丸的第三代传承人,据冯叔回忆道,他是结婚后,跟随妻子的父亲学习的这门手艺,一做就是四十多年。
2010年4月,东莞市政府将高埗镇冼沙村“冼沙鱼丸”批准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年后,冯叔被评为东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冼沙鱼丸的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李玉翠成为冯叔家的儿媳,也参与到家族的鱼丸事业当中。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李玉翠运用在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负责起了冯耀昆冼沙鱼丸店的对外销售和营销工作,并在冯叔三十多年的经营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升级,打造自有品牌——冯耀昆鱼丸。
如今,冯叔的鱼丸生意如火如荼。除了在市场上零售外,主要的销路来源于与酒楼、饭店的合作,通过预定的方式进行售卖,据了解,销售高峰期一天能达到一千多斤。“订单多的话,也会请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来帮忙,家里人基本都学了这门手艺。”李玉翠说道。
为保持鱼丸口感,冯叔仍坚持纯手工制作。如今,冯叔家的冼沙鱼丸也逐渐走出东莞,销往北京、上海等地,通过真空包装和空运等方式,保持鱼丸的新鲜度,运往外地。并将冼沙鱼丸制作礼盒装,成为过年佳节送礼的又一选择。
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非遗美食如同一条条绵延的河流,承载着世代相传的味觉记忆。种类繁多的精美糕点映照悠长岁月,誉满四海的地方名菜讲述风土人情,独树一帜的风味小吃尽显劳动智慧。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
离美食节越来越近了,期待能在美食节吃到各种非遗美食。
《林公缉毒新篇》:东莞少年,以科技之名,续写禁毒华章
谢岗镇主要领导带队督导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
9战全捷!南城小学生问鼎全省冠军
三十四载台商路与二十六载妇联情双庆晚宴在清溪举行
【民生视点】5元试坐!大岭山森林公园景区接驳专线明天开通
绘本之声∣《五颜六色的公交车》(参与话题赢奖)